生命中的三個男

Posted by on Jun 27, 2014 in 心理輔導/Counseling, 最新消息/News Update | 0 comments

 生命中的三個男

 

stock-vector-illustration-of-three-ages-of-men-from-child-to-senior-86265409

收到一位朋友的來電,告知她有一位朋友有需要幫忙。她說朋友是一位剛與丈夫分開的中年婦人及有一個九歲的兒子。最近,兒子經常出現欠交功課、不專心及十分依賴媽媽。媽媽補充即使兒子在屋內做功課,亦會突然在屋內大叫,大叫媽媽是否在屋內。在學校方面,老師透露其兒子最近比較沈默及、情緒不穩、不專心及成績倒退。父親亦已搬離居所,兒子內心驚恐,缺乏安全感,極依賴媽媽,依賴的地步甚至需要媽媽陪伴才可以入睡。這是媽媽生命中的第三個男!

 

在面談之中,媽媽透露與丈夫結婚6年,彼此是中學舊同學,拍拖幾個月便結婚。婚後生活尚算滿意。直至最近,奶奶因患癌症而搬進與他們同住(老爺已去世)。三女(奶奶、她及女傭)兩男(丈夫及兒子)的關係開始出現微妙的變化。媽媽反映自己在工作上十分大壓力,回到家中希望有喘息的機會,殊不知又要面對與其生活方式大大不同而又有要求的奶奶,感覺自己十分辛苦。以為丈夫可以體諒及明白自己的需要,但丈夫卻要求她順應奶奶的心意及服侍她,媽媽感到十分失望及沮喪。加上當時丈夫的生意不濟,多了留在家中,情緒低落,夫妻間多了口角,夫妻關係亦開始轉差。直至兒子在讀幼稚園時,她感覺丈夫與女傭有親密關係,丈夫不承認,最後女傭因懷孕而被迫揭發此事。媽媽心痛,心碎極了!事後,丈夫更要求媽媽接受現實、接受女傭及其肚內的孩子。經過反覆的深思,媽媽深知:「自己的丈夫是不能夠與別人分享的!」所以她向猶豫不決的丈夫發出最後通碟:「只有我或她!」換來的回覆,丈夫表示:「如果你要我放棄她(女傭),我便會放棄你。」最後媽媽鼓起勇氣,下定決心,與丈夫正式辦理申請離婚。丈夫現在已搬離居所,但會定期回家探望兒子,女傭亦已解約。這是媽媽生命中第二個男。

 

媽媽坦然自己像是在溫室環境中長大,包括開心的童年、循序漸進的學習、依自己意願選擇學科、進入心儀的大學及畢業後加入大公司工作,都是一帆風順,一生中從沒有逆境。雖然兒時只有原生媽媽(Inborn Mother)照顧,因為爸爸是海員,所以經常不在家。但對於童年,她感到滿意。因為媽媽很愛護她及媽媽一直令她相信她是有爸爸的,只是爸爸需要長時間往外工作。只要爸爸一回家,媽媽便會添加好味的飯餸。因此即使印象中爸爸好嚴肅及樣子好惡,她都希望見到他 – 爸爸。這是媽媽生命中第一個男。

 

要面對生命中的三個男,真的不容易。雖然好像成長在單親環境下長大,原生媽媽母兼父職,母愛澎湃,母愛一點都不缺乏。所以即使面對第一個男長時間不能夠與她一起生活及教養她 (與父親分離),她都能夠長進、讀好書及畢業後加入大公司,因此絕對不能說在單親環境下長大的孩子,一定缺乏愛及不長進。反之,令我們體會到即使在逆境中成長的孩子也可以有機會讀好書,考進大學及有好的前途。

 

至於生命中的第二個男,媽媽對他的感情是專一而深長。對此,媽媽起初十分難接受、傷心、失望及沮喪,亦有自責丈夫為何會揀選女傭而不是自己。但透過面談,加上媽媽身邊親朋好友的支持,媽媽的確踏出第一步。她知道逝去的感情不復再,她需要學習思想及情感抽離(Cognitive and Emotional Detachment)。她知道她需要堅強及勇敢。她知道她要向前看。她知道她要收起對丈夫的愛,先愛自己才可以有力去愛兒子,她要讓兒子感受到她的愛,她要幫自己及兒子面對這個人生考驗!

 

其實兒子與女傭之間亦有深厚的感情。由兒子出生至現在,一直是由這位女傭照顧,女傭明白事理及掌握兒子的心,因此女傭與兒子之間有一份親密的信任關係。但兒子同時亦分辨到女傭只是協助做家務及照顧他,但「她」並不是媽媽。對於女傭,兒子沒有多提及(內心好茅盾),但對於爸爸,他的情感是十分強烈!

 IMG_20140626_0004

這是兒子自畫像,他的手變成犀利武器去進攻

 

在與兒子進行的治療課堂中,兒子充分展露對父親的仇恨。在其中的布偶遊戲中,他要代表父親的狐狸布偶(動物布偶是兒子自己揀選的),用不同的方法受傷害、去死,包括多次大力用手拍打、腳踢及從高處墮下。即使狐狸布偶倒在地上,他亦要用手及腳大力拍打及踢他,務求要他全死,之後他在地上大叫及彈跳…至於代表他及媽媽的布偶(媽媽是兔子,他是鳥兒),則可以繼續生活,返學及返工。兒子告訴治療師,他不喜歡「腸仔」這個字及不會再吃他過往喜歡吃的腸仔,因為這個字及進食行為令他想起「搶人個仔」。他知道媽媽不喜歡搶別人東西,所以對於媽媽,他是尊重及愛護的。治療目的是先要了解兒子對事件的看法及感受,進而在安全的環境下協助他釋放所有內在負面的感受,最後再引導建立對事件可以有正面的看法及可存在的正向情感。例如他也可以開心地與媽媽一起生活(接受生命中會有分離 – 暫時不能與父親一起生活),他可以與媽媽一起建立互相支持的力量(明白及接受他不是孤單的),他是被愛及他可以去愛媽媽及身邊其他親人及同伴(明白並非自己的錯或疏忽引致此事件),他可以有忿怒、失望、傷心及沮喪的時段,可以適時適地用適當方法發洩出來,但有期限,期限一到,便需放下負面情緒,重新發展正向情感及思想。 IMG_20140626_0006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左邊是爸爸, 右邊是媽媽

 

孩子的安全感亦會隨著時間、固定的生活作息及與媽媽建立親密的情感依附(Close Emotional Bonds)而提昇。大家都知道要擁抱良好的精神健康,寬恕工作少不免。倘若要兒子完全原諒爸爸過去對媽媽及自己所做成的傷害,現階段有點難度。因為孩子的寬恕建基於媽媽是否亦已寬恕爸爸。現階段未係時候,因為爸爸未想被寬恕,媽媽亦未想寬恕他。媽媽現時的挑戰是能夠接受分離可以是人生成長的一課,明白她是可以被愛(兒子及親人的愛)及去愛的,學習自愛及為自己及兒子努力生活下去。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,無論順境或逆境,都是有原因的,是要我們去學習,去覺悟,藉此讓我們去反思、去發現自己外在及內在潛藏能力,提昇我們的抗逆力 (Resilience)。No Pain,No Gain!學習面對順逆,一笑置之。 

資深臨床心理輔導員/治療師 潘玉儀姑娘

Leave a Comment